|
|
在国家为进一步扩大内需、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安排的约4万亿元投资中,对环境保护将产生影响的,绝非只有投向生态环境的3500亿元。
???
的确,在这4万亿元的投资安排中,生态环境投资明确为3500亿元,但这仅仅是直接投资。而投向其他领域的巨额资金,也将对环境保护产生巨大影响。
???
看看这一资金安排的具体走向便可明了。这4万亿元投资中,保障性安居工程占2800亿元;农村民生工程和农村基础设施占3700亿元;铁路、公路、机场、城乡电网占18000亿元;医疗卫生、文化教育事业占400亿元;生态环境投资占3500亿元;自主创新结构调整占1600亿元;灾后恢复重建占1万亿元。
???
从这一投资结构中不难看出,国家安排这4万亿元资金投入,并不是为了简单地直接刺激经济,依靠工业企业的复苏在短时间内迅速增加产值,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影响,而是将危机变为机遇,致力于改善民生、调整结构和强化基础,通过固本培元增强肌体抵抗能力应对国际金融危机,从而不仅为今后的发展,也为今后从容应对类似情况打下扎实的基础。
???
国家对这笔投资的导向非常明确,没有形成大规模生产能力的投资,更没有“两高一资”的投资。
???
不仅如此,即便对于今年第四季度增加的1000亿元中央投资,国家也设定了明确的准入门槛,必须符合产业政策和准入标准,必须符合土地、环评、节能等各项条件,严格防止新增中央投资用于“两高”行业和低水平重复建设项目。千亿投资安排的项目不论是“老面孔”,还是“新面孔”,都要有利于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,对提高公共服务能力和基础设施建设的质量和档次,要起到明显的带动和促进作用。
无论是从大的投资方向还是从具体的投资规定来看,对环境保护将产生影响的,绝非仅仅是投向生态环境的3500亿元。在农村的投入中,投资将为新农村建设增加活力,对于调整农业产业结构,强化农村基础设施建设,改善农村环境,推动建设环境优美乡镇等,无疑将产生积极的影响和作用;在灾后恢复重建的投入中,遵循国务院发布的《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》中要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,优化城乡布局、人口分布、产业结构和生产力布局,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的基本原则,投资必对强化灾区环境保护产生巨大作用;而用于自主创新结构调整的投资,更将直接通过科技能力的提升和产业结构的加快转型,对环境保护产生深远影响。 |
|
|